分型面:我們通常稱為PL面,它是公模(動模)與母模(定模)的分界面,是取出塑件或澆注系統(tǒng)凝料的面
主分型面:公母模板的分界面
分型面
次分型面:模仁部分,涉及成品的分界面
分型面,在一些制品中客戶已做具體規(guī)定,但在很多的模具設計中要由模具設計人員來確定。
一般來講,在平面上的分型面比較容易處理,但碰到立體形式的分型面就應當特別注意。分型面的選擇應遵照以下原則:
一、主分型面選擇的一般原則:
1、保護模仁
一般在選擇主分型面前要先考慮成品的拆法,即確定次分型面,找出母模仁最低的面,即為主分型面,讓母模仁盡量不要超出母模板伸入公模板內,以免在模具拆裝時將母模仁碰傷。
2、減化模具結構,增加模板強度
比較圖1與圖2:
圖1:主分型面取在成品中心,母模仁凸出了母模板,滑塊依靠后跟塊來逼緊,模板強度減弱
圖2:主分型面位于母模仁的最低面上,滑塊依靠母模板自然逼緊,模板強度增強!
3、依特殊模具結構來確定主分型面
上圖所示為爆炸式滑塊結構,主分型面的選取要分別考慮滑塊及模板的強度問題
二、次分型面選擇的一般原則
1、滿足客戶要求,不影響制品外觀及使用性能
結論:所設計的分模線,如果不能滿足客戶的要求,即使成型的產品再漂亮,模具的強度再好,也是徒勞無功的!
2、便于制品脫模
產品介紹:此成品為PC料透明件,成品上有一百多個通孔,在設計此成品的分模線時我們有以下幾種做法:
A、肉厚全分在母模側
問題:開模后成品會留在母模側,造面粘母模,產品取不出來
優(yōu)點:成品母模面無靠破痕跡,外觀漂亮
B、肉厚全分在公模側
問題:包緊力大,成品頂出困難,易變形
優(yōu)點:靠破面損壞后,公模仁可換入子
總結:以上兩種方法所能解決的問題有限,都不能達到很完美的效果,因此我們采用以下方式加以改善:
紅色線為分模線,公母模仁在此靠破
注意:1):此種分模方式成品的1/3在前模,2/3在后模
2):為了確保成品最終留在公模側,母模側的拔模角度要大于公模側的拔模角
3):在靠破面上公模側尺寸要大于母模側0.1-0.2MM
結論:對于類似的制品靠破洞較多時,我們通常采用公母模對分的方式來解決脫模的問題,確保在開模時制品留于動模一側
3、便于排氣
改善后
4、盡量減少側向倒勾,簡化模具結構
此成品外形怪異,通過多個靠破與插破面,可用公母模仁直接成型。圖中紅線所示為分模線
5、便于加工
按圖1設計入子,模仁還需進行放電加工,不妥!
按圖2設計入子,只需在入子在進行磨削加工,即省時又方便加工!
6、便于鉗工合模
入子位于兩塊模仁之間,鉗工在合模時必須將入子與兩模仁同時修配,增加了修配的難度,浪費了時間
7、方便咬花與拋光